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案.doc
2023-07-24,文件大小:23.00K,下载: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新手必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限:[1]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成熟); [2]没
有付诸实践。2、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1)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1]早期维新思想
奠定 了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本原因);第 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知识梳理】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2、侵华国家增加:日本、德国等。3、侵略方式发生变化:(1)经济方面: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政治方面: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目的:分享侵略权益; ●影响: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的加剧(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戊戌变法变法兴起的根本原因)原因:(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五)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与传播——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维新)思潮(19世纪70年代)(1)原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本原因、经济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阶级基础); [3]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思想基础)。(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3)主张:[1]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 [2]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与外国资本主义“商战”; [3]政治方面: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4)评价:●进步:[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阶级属性); [2]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条件。●局


及●新思想的发展维康有为[1]阐
法变法理论:A、提出“三世说、理 ”; B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2]1895年,领
导“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5]1895年,成立强学
会(北京):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梁●体。启超[1]1895年与康有为共同领
导“公车上书[2”;]1896年
在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上海)。●谭嗣
同[1]发表《
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2]协助
创办并主持时务学堂严●。复[1]1897年
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2]翻译
西方著作《天演论》,阐述变法图存。3、维新运动
转入政治实践[1]上清帝第五
书; [2]上清帝第六书;[3]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4]上清帝第
七书《应诏统筹全局折》——维新派的施政纲;领[5] 1898年,组织保国会。二、百日维新(1898年)1、开
始的标志81: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内容:政治方面、经济方面、
文教方面、军事方面。(参照:P134)3、评价课本(1)进步性:①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有利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③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
供了参政的可能性;④初步动
摇了封建统治秩序。(2)
局限性:改
革不彻底,没有实践开国会、行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和设立制度局等主张。[这是
派产阶级维新资弱软性、妥协性的重要表三]现、戊戌变法的
结果 —失败 —1、失败标
志败1898年,戊戌政变。2、失: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具有软弱
性和妥协性,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3)
脱离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帝党官僚身上,缺乏群众
基础;(4)对帝国主义列强
抱有幻想。3、
教训[历史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四。戊戌变法的历史
意义1、
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2、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第 2

[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4]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2)代表人物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主要
作用)●日本
明治维新成功因中国戊戌变法失,原败比较简表比较项日本
明国维新中治戊戌变法社会
不充分。(2)中外反动
水平高于中国。(2)
背景(1)资本主义发展的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群众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
基础领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维新派力量
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
导力量倒幕弱小。改
府。民族资产阶级
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新的政权后发
没有经历政权的变动,变法者不仅手
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执行了符合
革进程倒幕中无实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
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大刀阔斧改
下进行。国
革。变法前
时期,西方各大国皆忙于
时期;列强迫切需要扩大海
自己的事务,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2)列强列强
际环境(1)自由资本主义外市场和殖民地。(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高潮。【
集中侵略中国。(1)帝国主义
试题演练】戊戌变法
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
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
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
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
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 的新人。 ——摘编
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
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
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
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
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
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 ——摘编
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完
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5分)(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5分)答
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要求变法派科举制存在弊
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
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
(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第 3

件,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