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doc
2023-06-20,文件大小:19.50K,下载: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新手必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训练重点:  1.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 诗歌的朗读。  课时:两节。 课型:讲读课。  教学设施:多媒体电脑网络;《沁园春·雪》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扫清文字障碍,朗读诗歌。  第 一 课 时  要点:1、分析上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上阕的朗读。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显示课题。  1. 引入:(开启电脑,进入“汾中语文”界面,以“梦中人”的音乐作背景)在初一时,我们学过了老舍的《济南的冬第 1 页


句。  1. 这三
句在上阕的作用:  要点:
总写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老师操作电脑演示)  2、由
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先总,写后分写。  3、“千
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
不同?第 2 页
天》,在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是一块温晴的宝地。而毛泽东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写的不是某一处的景象,而是整个北国大地的壮丽雪景。其气势更磅礴,气魄更宏大。  2. 边说边演示课题(老师操作)。  3. 体裁和题目分析:体裁:词;沁园春:词牌;雪:题目。  1. 背景介绍:(由老师操作电脑介绍)  文字内容:《沁园春·雪》写于是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 上阕分析。  1. 电脑进入上阕分析界面(老师操作)。  2. 请一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  3. 分析前三


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  1. 分析分写部分。  1、“
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  要点:(老师操作电脑显示)由“长
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
比高”。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想像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
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严寒风雪,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北国壮丽雪景。其气势
可等豪迈。  1. 分析“长
城”、“大河”(老师操作电脑显示内容)几句。  (1)“惟余莽莽
”的意思是:只剩下白茫茫的一遍。  (2)本词写
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
不同?  要点:一
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奔流来,到海不复回。而本词写的却
是黄河的静态  。(3)这
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操作电脑演示)  要点:
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
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4)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对偶。  2. 分析
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  1. 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第 3 页
  


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学生发
挥想象回答,后老师操作电脑演示)  要点:诗人
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宛延曲折,伸向向远方,仿佛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
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
;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壮丽显的气势,得神采飞扬。加上“
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这样浪漫的想象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天地,云混沌一片的景象
为基础的。  4、“长
城”、“大河”和群山、高原的描写,在情态上有何
不同?(学生回答后,老师操作电脑显示)  要点:前
者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
相生的意境。  5、分析
最后三句  。(1)“须
”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  
明确:等待  (2)思考
: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用了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
作用?  (先让
学生发挥想象去然,回答体会,后教师操作电脑演示。)  
明确:这几句是从眼前所见是展开的想象,虚写。展现了一个
红白交映生挥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第 4 页
  2. 为什么觉得群


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人。动  1. 全
班朗读  2. 小
结:  1. 修辞手法
小结:(电脑显示)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
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2. 表
达方式和内容概括:(进入“概括”界面,学生回答
后老师操作电脑显示)  要点: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
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1. 电脑演示
配乐朗颂欣赏(学生可以跟着朗读)。  2. 全
班把上阕背诵一次  预习下阕:。1、朗读这一部分。2、
表达方式的特点。3、
表达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4、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
二1课 时  要点: 、分析下阕部分,理解诗人的
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题。2、理解议
论抒情相相结合的特点。3、朗读和背诵。4、练习
测试。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进入上阕“
概括”界面,复习旧课。  2. 全
班背诵   3.上阕。分析下阕:第 5 页



思考题”界面,显示思考题:  
思考题内容:  1、前两
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  2、“
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3、“文
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4、诗人对“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
”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6、这一部分在
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学生
思考后进行讨论(五分钟),然后老师停止电脑广播功能,让
学生自己操作电脑显示各题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
老师提出(七分钟)。(有小喇叭符号,单击它,的可播放配音分析)  
答案要点:  1. 承
,这一过上启下渡使全词浑然成为一体,一个有机的整体,给
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折腰的感受;“”本来是鞠躬、倾倒
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而思,它比“赞美”程度更
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第 6 页
  1. 老师操作电脑进入下阕的“


倾倒之情。  2. 其作用与上阕的“
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3. “文
采”、“风骚”指的是文学这才华,里指的是广义的文
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
的手法。  4. 不同。对前两
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
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
只”等词上。  5. “风
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
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
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
抱负。  6. 议
论与抒情相结合。把,又论今既谈古,古代与今天作比较。热情歌
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诗人作
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1. 全
班朗读下阕。  2. 终
止学生操作,开启网络电脑演示下阕朗读,广播功能欣赏。  3. 背
诵   1.下阕。电脑演示全词的朗读欣赏,同学们分
为男女两组跟着电脑演示进
行朗读。第 7 页



曲·《沁园春雪》。  3. 终
止网络广播功能,让学生自己在电脑网络上完成本课的反
馈练习,然后电脑自动计同各人的成绩。  练习内容
及答案:(有小喇叭标,志的单击它,电脑会播放
该句子  ,)的朗读1. 用
键盘输入括号前的字的拼音字母,并(每空读准5分)  分(fen)外
风(rao) 稍逊(xun)妖娆骚(sao)  
数(shu)风流人物  (二)把
下列句的朗读节奏判断正确的一项用鼠标拖到括号
内( C )(5分)  A. 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  B. 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  D. 数
风流/人今朝,还看物/。  1. 判断
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每小10题分)  A比喻 B、对
偶 C、拟人 D、夸张、E借代  1. 千
里冰封,万里雪飘B( 。C )  2. 山
舞银蛇,原驰蜡)( AB 象。  3. 秦皇汉武,略
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E )  (三)判断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小)10分题 A、对 B、错第 8 页
  2. 电脑演示歌


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分外妖娆
”( B )  2、 “
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A( ” )  4. 本词上阕在
表达方式上是描写与议论B( 相结合 )  5.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都是“风流人物 (”B )第 9 页
  1、 “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