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单元检测题.docx
2023-03-11,文件大小:43.87K,下载: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新手必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C.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6.战国时代,
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如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
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注重大量养士。这主要反映了( )A.
选贤任能成为社会共识B.士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
世卿世禄受到极大.重冲击D视人才成为社会需求7.
《韩非子》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单元检测题1.春秋初期,滕国和鲁国都为姬姓诸侯,滕称鲁为“宗国”,而鲁称周为“宗周”。这表明当时A.已经出现诸侯争霸的迹象B.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威胁C.宗法分封制仍有重要影响D.血缘关系纽带日渐松弛2.孟子有言:“诸侯有行(周)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韩非却针锋相对地指出,“故(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并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两人的言论实质上体现了( )A.无为与有为之争B.王道与霸道之争C.民主与专制之争D.复古与革新之争3.庄子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C.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D.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生4.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种观点A.否定宗法等级制度B.背离孔子礼治主张C.追求人与人的平等D.成为当时统治思想5.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这些做法A.维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从中得出的
最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B.商业活动受政府管理C.政
府实行重农抑商D.家庭手工业获得发展8.战国时期的公
羊学派继承孟子的“用夏变夷”,创立了夷与夏可以互变的可变体系;儒家用
阴阳学说来说明万物生成变化的过程,创立了以“天命道德”为核心的宇宙观。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出现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B.形成对立转化的辩证体系C.思想同
中求异的发展趋势D.文化多元一体的兼容特质9.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
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
之间运动。商鞅 的主张( )A.
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体现了重要B农抑商的思想C.
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10.据
《左传▪定公十年》记载,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夏”是A.国名,指
夏朝B.姓氏,指夏启C.族名,指华夏族D.地名,指今河南登
封11.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据此,老子的意思是A.事物是相
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统治者应无为以的B缓和矛盾C.号
召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者D.统治者应为民众作出榜样12.韩非认为“法者,
编著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故法莫如显
”,才能使“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这表明韩非关于法的思想是A.法
律应严格执行B.法律要强制实行C.法
令须明文公布D.法令宜反映民意13.
《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
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
墨家14.与孟子“民
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提出“君者



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水载舟.则覆舟。”这反映了A.君权
神授思想遭到批判B.儒家民本思想不断丰富C.君民平等成为儒家
共识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15.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现了战国时期( 。”这体 )A.诸侯争霸
频繁B.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学
术文化繁荣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16.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在 一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
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
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摘
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普世价值观念的思想核心,列举同一时期古希腊
两位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主张。材料
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
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为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
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
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2)
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材料
三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然很强大,人
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
兢兢的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摘
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
历史使命。材料
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
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
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摘
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5)
根据材料四,指出近代中西方启蒙的不同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伴随着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



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摘
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
二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
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
精神。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
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
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
推翻。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
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材料
韩非子 三推崇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
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披着
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
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他们提出的愚民政策只要求愚弄百姓,用重赏重
刑来驱迫民众。在专制之下,皇帝享有绝对权力,不受制约,再加上宗法制度下的约
束机制和道德的崩溃,秦朝在统一中国后迅速毁灭。——摘
编自朱韬《法制之殇——读韩非子有感》(1)根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2)根
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3)根
据材料二、三,指出儒法两家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
终造


答案.1.C2:B3.D4.A5.C6.D7.B8.D9.A10.C11.B12.C13.C14.B15.B16.(1)孔子:仁、礼
;普
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
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2)社会生
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3)
含义: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原
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
,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4)
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5)
侧重点:(中国)强调救亡图存(唤醒民族意识);(西方)强调个性自由原。 因
:中国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西方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传
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抗教会和专制压迫需要。17.(1)原
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