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共23页湘科版).doc
2023-11-08,文件大小:262.00K,下载:7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新手必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第一单元 声音第1课 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多样的。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第2课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第3课 声音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第4课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声音传播的应用: (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第5五课 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级”,单位:分贝。噪声的危害: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方面控制噪声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保护听力的方法: 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 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 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 远离噪声。


比利时医学家维(wéi)萨(sà)里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做
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实验,系统地记录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并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一
书,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guǐ)。随
(suí)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B超、CT、磁(cí)共振等医学设备观察
。2. 人体的消化道
及各部分的作用(写出各线段所指的器官名称)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
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位于腹腔的中上部偏左的地方。上端与食管相连
,下端与小肠相连。胃能分泌(mì)胃液。成人小
肠长5—7米,内壁上长有密密麻麻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能吸收营养
物质。
第二单元 消化与呼吸第1课 我们的消化1.人类对人体研究历史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pōu)的方法”来研究人体。古罗马医学家盖伦(129—199年)根据动物内脏绘(huì)制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图。到了1543年,


肠的一端与小肠连接,另一端与肛门相通,长约1.5米。消化器
官各部分的作用口腔:牙齿
将食物磨;舌头搅拌,食物与唾液混合。初步消化胃
:蠕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并磨碎,把食物变成食糜小
肠:将胃送来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料,并吸收这些养料
 大

肠:是吸收水分的地方。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人体的消化道
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
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透过小肠肠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第2课 我们的呼吸1.认
识呼吸器官(写出各线段所指的器官名称) 人体的呼吸
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2.认
识呼吸的形成当
人体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体外。吸气时,胸腔扩
大,肺扩张,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其
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呼气时,胸腔缩小,肺收缩,血液带回来的含有大量二氧
化碳的废气排出体外。3.比较
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人体吸
进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能支持人体呼吸和燃烧。



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能使能石灰水变
浑浊。第3课 保护呼吸、消化器
官肺活
量是指人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是
衡(héng)量一个人呼吸功能的重要标志,是健康检查时常要测定的指标。同
年龄段的人,肺活量大意味着肺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表明呼吸器官功
能好。影响呼吸器
官健康(肺活量大小)的因素:本人的身体状况,是否经常锻炼
等。影响消化器
官健康的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列举
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1.不
随地吐痰;2.注意室
内通风,吸入新鲜空气;3.保
持生活环境的洁净;4.坚持锻炼身
体;5.不吸
烟;6.外出
戴口罩等。知道
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了解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列举
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1.安
全饮食 不
食变质食物; 不
误食的有毒生物; 不
食含有害添加剂和被污染的食物等。2.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
边吃饭边看书、电视或手机等; 刚吃
完饭不剧烈运动; 不
暴饮暴食; 不
挑食、偏食; 保
持正常体重等。第
三单元 影子的变化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是二


与影1.知道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阴影即影子。影
子产生的条件:光、阻挡物、(墙壁、地面及其它不透明物体)。应用:
皮影戏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在北宋时已有演出,元代曾传到西亚和欧
(ōu)洲。2.了解影
子的变化与光照射的位置有关系。影
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形状等都随光源的变化而变化。遮挡物不动,光的位
置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也随之变化。光照射的方位、遮挡物和光源之
间的距离、遮挡物的形状、屏以及光源间位置关系等与影子的变化有关……第2课 阳光下
影子的变化知道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阳光下
,竖直物体的影子随太阳移动而移动,影子不仅有方向的变化(方向
相反),还有长度的变化。同
一时刻,竖直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都是一样的。第3课 自
制日晷日
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早在汉代,我国已
使用赤道式日晷。赤道式日晷的晷面与晷针垂直,其时间刻度是均匀的。人们发
现测量竖直立杆的日影来计时有偏差,为了消除偏差,人们让立杆倾斜
指向正北发明了赤道式日晷来计时。赤道式日晷的晷针上端总是指向北极星
,日晷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第四单元 地
球与月球第1课 地
球的故事知道地
球是一个球体。知道地
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知道人类对地
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假设——推测——求证”的过程。猜想
:古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假
设: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港,大胆猜测: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个大圆球

第1课 光


测:公元前350 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
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作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求证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1972 年 12 月 7 日,
乘坐“阿波罗(luó)17 号”的宇航员拍摄了一张著名的地
球照片,被命名为“蓝色弹珠”。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
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
行了 14 圈后,于次日返回地球。人类对地
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其
赤道的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
一的恒星。第2课 蓝色
的星球知道地
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知道地
球上的水体类型: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地下水等。航
天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颗以蓝色为主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如同一
颗蓝色的宝石。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航天员看到的地球是蓝色?大海是蓝色
的。经过科学
计算,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 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 71%。 地
球上到处有水,但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淡水只占地球上水
量的3%。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水。知道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净化、喷灌、滴灌等是节约水资源的技术。一水多用,
及时关水龙头都是节约用水的方法。第3课 在地
球上看月球知道
农历每月月相的主要变化是从新月开始,依次是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
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这种变化每月重复,这就是月相变化的规律。知道月
球是地球的卫星。月
球自己不发光,它是被太阳照亮的。任何时间“月亮”都被“太阳”照亮半个球
面。如果月球能自己发光,它就会随时是一个光亮的大圆盘了,不会有月相变化了。在地
球上看到月球形状的圆缺变化叫月相变化。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围绕
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



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面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
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月相��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