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教案:6回忆我的母亲.doc
2023-10-22,文件大小:37.00K,下载: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新手必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
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
首。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本文选自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篇文章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
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本文原题目是《
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解放日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
版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听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件)1.用
圈画法把重点字词圈注出来。2.读
完全文,你对朱德母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你
能把文中有关议论性的语段找出来吗?4.课文选
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课文
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
、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
;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
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从事的事业的理解表现了母亲对革命的支持,……这些事第 1 页
6 回忆我的母亲知识与能力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清朱德同志叙写母亲的典型事迹,找出相关句子,仔细品味其作用。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重点理解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母亲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难点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1.质疑讨论法。2.语句品味法。3.合作探究法。朱德同志画像、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等2课时(展示朱德同志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同学们对朱德同志有多少了解?(学生答: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朱德同志有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学习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太夫人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她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凡而又典型,表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教
师范读第1段。1.本
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得到
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2.表明叙事
线索的句子是哪一句?“特
别是她勤劳一生。”3.表明
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有哪些?“我
很悲痛”“我爱我母亲。”4.这一
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领全
文,点明回忆的内容,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悲痛之情,奠定文章的感情
基调。朱德同志在文章开
头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那么,请回答:①全文的叙事
线索是什么?②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一)指定几名
学生朗读第2—13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
几方面的事?回忆了母亲
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第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
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第8—13段)。2.第
一方面的事,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第2、3段先
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
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
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
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作者通过这
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3.作者记叙这方
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
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
明其作用。如
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
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
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4.第二
方面的事,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
说明的?第
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
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
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
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
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
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
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
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
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
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第 2 页
例平


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
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
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第11段
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
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
当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
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
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
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
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6.请
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强
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
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
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14—17段。1.学生个
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
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从
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
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
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
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2.指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6—17段。思考:(1)如
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再
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母亲的真挚的感情。(2)如
何理解“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说“母亲是个平
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
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
华到热爱我�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