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
2023-10-22,文件大小:18.50K,下载: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新手必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荡的春秋时期B.两者的认识都对
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趋势D.当
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7.先秦
某思想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
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第
1 页
1.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A.统治者发善心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善2.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D.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3.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这说明( )A.完善的文献和考古文物印证了信史B.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现C.“传说时代”缺乏验证因此不可信D.历史研究必须有明确和完整的记载4.《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A.道德规范B.宗法关系C.战争祭祀D.儒学思想5.《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 )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6.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这反映了( )A.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


财产私有制度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C.建立博爱互利
社会D.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8.在
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
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 B.“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
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9.“一
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
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仁政”学说B.荀
子礼法并施主张C.韩非法家思想D.董仲舒新儒学10.钱穆
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
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
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
家D.法家11.面
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
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 )①孔子
②老子③孟子④韩非子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2.周公
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
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
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
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
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13.荀
子在《礼论》中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
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
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
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由此可知荀子主张( )A.人性本恶B.礼法合一C.出礼
入刑D.以德服人14.道家认为“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第
2 页
A.反对


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 )A.专
注于保护生态环境B.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C.受到
天人感应说影响D.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15.《礼记》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尚书·周书·召诰
》曰:“肆(尽,极)惟王其疾(急速)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这一
变化反映出( )A.王权失
去神权色彩B.天命观被彻底否定C.治国
渐趋理性务实D.敬德决定国家兴衰16.战国时期
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
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齐
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
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17.西周
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
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个体
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
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18.战国思想家认为,“性”
乃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它“不可学”“不可事”,是不
需要学习而自然就有的东西,同时又有着“好利”“疾恶”极易导致“争夺
”与“残贼”的可能。为解决人性中的“争夺”与“残贼”,这位思想家最有可
能主张( )A.用仁政回
复人的善性B.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C.要同等
爱护所有的人D.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19.战国时期,
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
做法”。这说明( )A.儒家缺乏
精神追求B.儒家具有人文理念C.儒家要
求实行“仁政”D.儒家主张天人和谐20.斯塔
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
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第
3 页



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
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法家学
派B.儒家学派C.道家学派D.墨家学派21.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礼记·大
学》篇中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古人不但强调家
族社会地位的稳固,也重视良好家风的维护。南北
朝时期的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
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
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鏐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鏐的
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
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
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
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摘编
自张耐冬《优美门风·家规家训·传统价值的现代转化》材料
二西方的百年家族传承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偏向于激励式传承机制,相较
于财富遗赠,更崇尚个人价值的培养,并且为“传承系统”定制家徽、家族雕塑
、伴手礼、家族信笺、家居品应用等,更甚者会建立自己的家族“传承博物
馆”。美国摩根家族博物馆就是其中的典范,该博物馆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
边是摩根家的老宅子,一边是非常现代化的展品展示区,里面仍保留着这个金融
世家的私人书房和贝多芬手稿等珍贵收藏品。有时候,摩根的后人还会相聚
于此,在老摩根画像的注视下,商讨家族大计,共忆家族历史。——摘编
自《21世纪,中国能出现自己的洛克菲勒百年家族吗?》(1)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及西方家风传承的特征。(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优良家风传承对古今中国的影响。答案1.D2.D3.A4.D5.D6.C7.C8.D9.D10.C11.D12.D13.B14.B15.C16.D17.A18.B19.B20.A21.(1)
中国:以家庭为本位;以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基本内涵,注重道德教化;强调
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注重文本的传承。第
4 页



:偏向于激励式传承机制,崇尚个人价值的培养;注重物以载道,每一件物
品都体现了该家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品位。(2)维护
家庭和睦;净化社会风气,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第
5 页
西方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