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苏轼词两首.doc
2023-10-22,文件大小:39.00K,下载: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新手必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
:杰出的人物B.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C.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D.已
而遂晴,故作此已而:不久,过一会儿第 1 页
苏轼词两首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D.古人将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调”“中调”和“长调”。【答案】D2.下面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C.这首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行吟图”。D.这首词运用象征手法,含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答案】D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答案】B4.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答案】C5.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


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
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
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
平生山头斜照【答案】D7.下列
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千堆雪(duī)萧瑟(sè)已
而遂晴(suí)B.周
公瑾(jnǐ)何妨(fngǎ)一蓑烟雨(suō)C.生
华发(fā)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D.酹江月(lèi)樯橹(qiáng)料峭春
风(qiào)【答案】D8.对《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苏轼
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
,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
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
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C.词人将写景、
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
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D.本
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
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答案】D9.把
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①发
思古之幽情②不
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③永恒地
流动而一去不复返④苏轼和
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⑤这
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⑥分
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④①
⑥②③⑤10.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3分)第 2 页
【答案】B6.下列词语


;________,是一道风景,________,是一道风景。可是你知道,聪明的
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东风裁柳,碧如丝绦 小荷初露,涓涓清泉 没有东风裁柳的多情 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 你有抵御艰难
的柔韧 你有纯洁的心灵11.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10分)望江
南超
然台①作苏 轼春未
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
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表现的是无
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
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学@科网2.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5分)【答案】上片描写的是
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
交融。12.阅读
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0分)南乡
子•送述古苏轼回首
注】只
乱山横,不见居人【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
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居人:苏轼的好友陈述古,两人都曾因反对新法被贬,后一起在杭州任职。1.词的上片中“谁似临
平山上塔”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①词人不
能像亭亭耸立的塔,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②词人不像临平塔那样无动于衷地对待来往过客
,而为友人离去陷人深深的哀伤之中。2.有人
评价这首词的下片说:"虚实结合,凄恻动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答案】同意,运用了
虚实结合的手法。词的下片写词人在友人离去之后,返程路上的孤独,是实写;想象归家后
因思念友人而难以成眠,面对残灯冷雨不禁落泪的情景,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词人离别的伤感和两人之间的深情
厚谊表达得淋漓尽致。第 3 页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


苏轼的《西江月》,完成各小题。(10分)西江月①苏 轼世
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②。酒
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本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②“夜来……”二句:谓秋风落叶引起眉上愁,鬓上
霜(白发)。③孤光:远照之月光。1.词的上片抒
发了作者什么情感?(5分)【答案】作者
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的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感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
,以哀婉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2.对“把
盏凄然北望”中“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你怎样认为?(5分)【答案】有怀
念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
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第 4 页
13.阅读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