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2023-09-21,文件大小:3.66M,下载: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新手必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 《统计》全部教案 第一课时 §1.1随机选取数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统计活动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分析数据资料;(2)明确为什么要随机选取数字,随机选取数字的困难性,精心设计调查方案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学习统计,参与统计活动的使用价值,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难点:随机选取数字把握的困难性及其原因; 2、关键:通过对具体是;事例的分析来说明对随机选取数字的困难性.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校国庆节期间要举行一次大型的文艺汇演,限于演出场所的原因,每个班只有3张票,如何进行分配呢?(2)某工厂要检验一批产品质量,决定从这批产品中任意抽取10个进行检验,以判断产品的质量如何?(3)为了评选本年度先进学生代表,学校对候选人进行量化,让全体学生去评选你是如何看待和参与呢?你认为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吗?真正作到公平、公正难度大吗?上面一些生活中的事例看似简单,但要真正作到“随机”,“任意”都困难很大,为什么呢,本节课将通过具体事例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二)统计活动及其对选取数据的分析例: 北京市某中学通过对343名学生做了下面一项统计活动,调查的过程如下(1)调查者事先做好问卷;(2)给每个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3)对所有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统计结果: 正正  正正  ▔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  正正  正正  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 正正  正正  正正正正  正正    


示上面的数据时,你觉得哪种统计图最合适?说明理由.  (3)
请你分析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4)从上面的数据能
否看出,选哪些数的人少些,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解
:(1)计算出选择各个数的百分比(要求学生用计数器算出后汇总)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人数/人 21 24 29 25 45 45 54 35 46 19百分比/% 6 7 8 7 13 13 16 10 14 6(2)数据汇总
后呈现往往用统计图.统计图有三种形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
各有特点(让学生交流后汇总)本题所所关心的问题是选择各个数的人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情况,因此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它
能够比较清楚地表示百分比的情况.(3)分析数据的集中
趋势,离散程度往往以平均数,众数,方差,中位数等方面进行分析(请大
家回顾一下平均数,众数,方差,中位数有关概念,并用计数器计算)  平
均数 .  
众数为.  方
差为(4)从
扇形统计图上可以看出,选1,2,3,4,10的人比较少,选其它数字的人较多.而随机选取这些数的理
想状态,应当是选择到每个数的人数基本相当,且方差很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个人偏好,人很难达到随机地选择数.(三)如何做到随机性从上面的分析
可以看出,对随机性把握困难较大,主要原因是在选择处理时往往受到各种各样
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如何避免出现干扰,做到随机性就成为统计活动中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1)对统计方案进行
仔细地设计,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要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案与策略,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做好统计的
前期工作,收集数据方法.(2)对
采集到的数据要进行分析(汇总与呈现)做出统计判断.(四)、课
堂小结1、统计活动中,要做到随机性,困难很大.主
要原因是主观因素的干扰.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ˉ 正正  正  人数 21 24 29 25 45 45 54 35 46 19根据上面的数据回答下面问题:(1)计算出选择各个数的百分比(用四舍五入方法保留到百分数的整数位).(2)用下面的统计图表


须仔细地设计调查方案及做好统计的前期工作.3、
采集到的数据要进行汇总、呈现与分析.往往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呈现
;分析数据往往用平均数,众数,方差,中位数分析,方差越小,统计准确性越高.(五)、
练习:P6练习题(六)、作
业: P7 2五、教
后反思:第二课时 §1.2从
普查到抽样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普查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重难点: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
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教学方法:阅读
材料、思考与交流四、教学过程 (一)、
普查 1、
【问题提出】 P7  通过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对政府决策的重要作用――统计数据
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有关的支持.教科书通过对人口普查的有关新闻报道
,让学生体会人口普查的规模是何等的宏大与艰辛.  教
科书提出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人口普查的作用,人口普查可以了
解一个国家人口全面情况,比如,人口总数、男女性别比、受教育状况、增长趋势等.人口普查是对国
家的政府决策实行情况的一个检验,比如,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普查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以
加深学生对于普查的理解.学生可能有一个误解,普查就是100%的准确,其实不然,即使是
最周全的调查方案,在实际执行时都会产生一个误差.教科书通过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
在人口普查中出现漏登是正常情况,调查方案的设计是尽可能让这个误差降低到最小.同时,也
要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工作,即使出现漏登现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国家的宏观决策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是针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艰辛而提出的,让学生体会人口普查数据得来不易
,要尊重人口普查人员的劳动,对人口普查工作要大力支持.2、
【阅读材料】 P4  “
阅读材料”是课堂阅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主要
2、要做到随机性必


普查工作.进而,总结出普查的主要不足之处,这是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普
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目的是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
.普
查主要有两个特点:(1)所取得的资料更加全面、系统;(2)主要调查在特定时段的社会经济现象
总体的数量.普
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它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当普查的对象很少时,普查无疑是一项
非常好的调查方式.(二)、抽
样调查【
例1和其后的“思考交流”】 P8~9  
紧接着,教科书通过例1和“思考交流”的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普查有时候难以实现.这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被调查对象的量大;其二,普查对被调查对象本身具有一定的破坏
性.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然后,教科书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抽样调查的
两个主要优点.【
例2和其后的“思考交流”】 P9~10  
主要是讨论在抽样调查时,什么样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在抽样时,如果抽样不当,那么调查的结果
可能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是错误的结果,导致对决策的误导.在抽样调查时,一定要保
证随机性原则,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且要保证每个个体以一定的概率被抽取到;
同时,还要注意到要尽可能地控制抽样调查中的误差. 由
于检验对象的量很大,或检验对检验对象具有破坏性时,通常情况下,所以采用普查的方法有时是行
不通的.通常情况下,从调查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或观测,获
取数据,并以此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做出推断,这就是抽样调查.其中,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被抽取的一部分
称为样本.抽
样调查的优点: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有两点: (1)迅速、及时;(2)节
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例1为了
考察某地10 000名高一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出了200名学生做调查.这里统计的总体、个体、
样本、总体容量、样本容量各指什么?为什么我们一般要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
样本来研究总体?解
:统计的总体是指该地10 000名学生的体重;个体是指这10 000名学生中每一名学生的体重;
样本指这10 000名学生中抽出的200名学生的体重;总体容量为10 000;样本容量为200.若
对每一个个体逐一进行“调查”,有时费时、费力,有时根本无法实现,一个行之有
的一些


的办法就是在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的前提下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抽样调查. 例2 为了
制定某市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
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A.测
量少��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